南方网讯(记者/苏若倩)为进一步提升司法与仲裁化解纠纷、服务大局的能力,构建司法与仲裁良性互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由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司法与仲裁发展论坛于2019年7月5日在广州东方宾馆顺利举行。出席此次论坛的人员主要包括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内仲裁机构、学者、律师等各界代表。本次会议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饶清主持。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杜以星发表了开幕致辞,他在致辞中提到,进一步规范对仲裁司法审查的尺度,各司其职,共同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司法环境和法律服务。
之后,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王天喜也在致辞中表示,仲裁已成为诉讼外解决民商事纠纷最为重要的方式。司法对仲裁的监督能够对仲裁产生良性的引领,对规范仲裁秩序,提高仲裁公信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致辞环节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审判员李民韬作了题为《现代司法理念下仲裁司法审查适度原则的适用》的主旨演讲,从尊重仲裁庭的自裁管辖权、遵循表面审查标准、尊重仲裁庭的实体认定三个角度阐述了适度审查原则。
接着,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东莞分会常务副会长郝飞针对《仲裁的机制创新与规范发展》发表了演讲,从受案范围多样化、互联网仲裁、临时仲裁、友好仲裁以及第三方资助仲裁等方面论述了仲裁的机制创新点,并强调了仲裁机构在创新路上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性,总结认为仲裁案件的受理要秉承谦抑性原则,仲裁机构要始终保持自己的中立性。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连斌发表了题为《中国商事仲裁年度报告》的演讲,就新仲裁法规与仲裁规则等问题进行了述评,并对仲裁司法监督案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分享了诸如“帕尔默”案等典型案例。
本次论坛的圆桌会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议题为《大湾区背景下仲裁机构的定位和发展》。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湾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对配套的法律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仲裁和司法的交流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仲裁机构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湾区发展、如何平衡司法审查的强度与仲裁公信力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该议题由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涉外商事审判庭副庭长陈舒舒主持,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涉外商事审判庭副庭长朱萍,广东省律师协会常任理事、港澳台与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贾红卫,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香港仲裁中心秘书长兼仲裁院院长王文英,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自贸区法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剑雯参与此次讨论。几位发言人从学术和实务多角度提出了对该议题的看法,并达成共识:建立区域仲裁工作平台,共享资源,创新争议解决机制,是仲裁更好地服务大湾区的关键。
第二部分议题为《互联网仲裁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司法和仲裁领域也各自相应地出现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同样伴随着诸如网络仲裁程序正当性、证据规则如何适用以及互联网仲裁裁决与司法执行的衔接等亟待厘清的法律问题。
该议题由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副主任李非淆主持,由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副庭长马伟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秘书长黎晓光,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广东省信息与通信法学会秘书长李斯特,中国法学会网络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徐家力参与该议题讨论。各发言人从网络仲裁如何保证程序公正及互联网仲裁案件的执行等方面提出了目前互联网仲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解决思路。
本届论坛,司法与仲裁齐聚一堂,以司法的支持和监督引导和促进仲裁的健康发展,共建有机衔接的多元争议解决方式,共同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环境。各位专家对仲裁司法审查动向、仲裁公信力塑造、仲裁协同合作等问题的讨论,为仲裁提升服务国家全面开放和发展战略的能力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