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苏若倩 通讯员/陈扬帆)出生在幸福温暖的家庭,父母疼爱,自小品学兼优,成长一路坦途。结婚后,与妻子生活美满,育有一双儿女,事业成功且前途无量。或许很多人都会惊呼一句:这样的“天之骄子”,为什么要吸毒?
40岁的薛某眼眶发红地回忆自己着吸毒史时,发出了同样的疑惑。毒品,为他原本安稳成功的生活画上一条刻骨铭心的分界线。
“毒”和“赌”
毁了成功的前半生
薛某在高等学府毕业,学习成绩优异,与朋友创办温州市第一家民营医院,后创办公司任董事长,建立基层医疗联盟模式,生意取得巨大成功,年收入数百万元。2013年11月,他的事迹被《温州商报》头版头条整篇幅报道,并于当年年底被列为“温州市十大创业楷模”候选人。
2012年下半年,薛某在生意场狐朋狗友的引诱下接触了毒品,甚至还沉迷赌博,据自述,他已累计输掉3000多万。2017年4月在深圳出差时,薛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并送至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下文简称省南丰所)戒毒。
据民警介绍,薛某的情况与其他戒毒人员不太相同。在戒毒所内,戒毒人员的学历相对低下,而薛某却是“成功人士”,他拥有高学历和一定的眼界,这会让他更敏感,更容易感到沮丧。对于目前自己身处的状况,薛某感到十分消沉和不服,这样的情绪清晰地表现在他平日的行为:我行我素,不服管理,抗拒民警教育。
经过仔细的询问和了解,省南丰所民警逐渐打开了薛某的心房。薛某开始愿意与民警聊天,他说道道:“自小我就是父母家人的骄傲,我曾经家财万贯,夫妻和睦,我完全没办法接受这样的自己,来到省南丰所戒毒,我感到非常痛苦。”
量身定做“叙事治疗”
逐渐建立信任
在充分了解薛某的心理后,省南丰所决定帮助薛某重新振作,更好地正视自己内心,并尝试通过“叙事治疗”,帮助薛某找到正确的人生路。
在谈话的开始,民警发现薛某精神高亢,话语较多,他兴奋地说:“我跟你说,我以前上过报纸杂志,月收入几十万!”
盲目的自信和自大不利于康复疗程的进行,根据其具体症状表现,民警邀请薛某进行心理测试,并积极温和地倾听他的故事。随着谈话次数增多,薛某开始慢慢向民警表露他的感情生活和真实想法。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深入交流,薛某已经可以与民警如朋友一般相处。见时机已成熟,民警邀请薛某一起进行了“叙事治疗”——绘制属于他自己的生命曲线图。
民警陪伴在薛某旁边,看着他沉思许久,最后慢慢绘制出人生曲线图
在薛某自绘的人生曲线图中可以看到,他有一个健康平稳向上的成长环境,一直到40岁,这种“高分”人生第一次出现了文字叙述。
薛某坦言道:“被评为创业楷模候选人的时候,是我最得意的时候,在此以后,我的生活就因为毒品和赌博一路向下。”
民警针对40岁前的生活向薛某提出问题,回顾和指引,引导他不光要看到自己的迷失,亦要看到自己的40岁前的努力奋斗。薛某盯着人生曲线图良久,最终缓缓点头,表示会努力接纳低谷中“不完美”的自己,支撑他勇敢面对戒毒生活。
健全社会支持网络
多方促戒
民警鼓励他敢于面对现阶段不完美的自己,正视已经发生的事情,渐渐地,薛某从悲观的情绪中走了出来。他开始变得活泼和自信,在省南丰所期间,他担任联帮互保小组的组长、戒毒人员宿舍长,还多次利用自己的专业医疗知识救助其他患急症的戒毒人员。
另一方面,民警积极鼓励其重新与家人建立沟通,逐渐重获家属的信任。为了争取其家人的支持,大队民警与薛某的家属多次电话联系,安排宿舍包干的警察汇报其在戒毒所的表现。家属终于对薛某再燃信心和希望,亲自来到戒毒所探望薛某,他们长期僵化的家庭关系,总算逐渐融冰。
当薛某与前妻隔着玻璃坐在探访室接见时,他们已经能够用平和的方式去聊天,并分享自己的生活;而薛某当通过远程视频会见看到远在浙江的老母亲时,他哭成了泪人。
“我错了,妈妈。”薛某哽咽着说,“前半辈子,我陪你们太少,欠你们太多,戒毒后,余生我都献给你们。”
给未来的一封信
在干预的结束阶段,民警要求薛某对于自己的未来进行描绘,以“我的离所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让他对于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
薛某朗诵亲手写的文章
在薛某离所的半年后,包干民警致电回访,薛某的声音里再次拥有自信的光彩,他与民警说:“自离所后,一直谨遵教诲,意志坚定,我不会再吸了,你们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