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阵北江风吹皱了黄布村的新水田,蓝天倒映在水田里,绿色的水草在田地里生长……在北江大堤黄布段,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黄布村党总支部书记林雪霞正在检查土地提质改造工程的进展,“7月底已经完成900多亩旱地的改造,旱地变水田之后,村民通过土地出租获得的收益翻了两番。”而在远处,还有200多亩的土地等待改造。
在实施土地提质改造工程前,黄布村已经对1000多亩旱地进行集中整合出租,但效果甚微。“由于土地质量低,过去每亩土地出租价格仅为120元左右。”黄布村委会红星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刘家喜说,经过土地提质改造之后,每亩土地租金达到850元,情况大为改观。
村民收入提高的同时,党总支部又带领村民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以前村口都是蕉树、杂草堆和破旧的杂物房,现在变成了崭新的篮球场和平整的村道。”红星村村民冯顺生说,村里从去年初开始升级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一年多的时间,村里大变样,文化室、篮球场修建完成,老旧杂物房变身小花园,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
支部带头盘活闲置土地
发展乡村游
从清远市区一路向西南而行,经过大燕河就是石角镇黄布村。顺着村中小道,可以直达北江大堤。
黄布村占地约8平方公里,下辖18个村民小组,主要分布在清三公路沿线、北江大堤以内。在大堤之外,还有1000多亩的土地也属于黄布村。“这片土地分属于东队、南队、吴屋、红星等自然村,占地约1500亩。”林雪霞介绍,这片土地靠近北江,远离村庄,土地质量不高,排灌设施不齐全,村民耕种意愿低下,部分土地甚至出现弃耕丢荒现象。
从2016年起,黄布村党总支部积极引导村民进行土地整合。“这些距村里的距离近2公里,靠近红星村的大堤还没有到达田地的道路,村民耕种意愿自然不高。”刘家喜说,按照市、区土地整合的要求,支部党员主动带头进行土地整合,同时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引导村民参与土地整合。
到2017年,位于北江大堤以西方向的1500多亩土地完成了整合。
整合起来的土地要如何使用?林雪霞说,村集体开发不现实,于是主动对接引入翔鹏生态园,发展乡村旅游业,“这样做对环境没有污染,可以带动村民增收,土地不至于丢荒,实现多方共赢。”
2017年下半年,翔鹏生态园将这块地建设成为飞行营地,打造千亩花海,吸引了大量来自清远市甚至珠三角地区的游客。
借东风提质耕地
村民出租收入翻两番
土地虽然租出去了,但是村里没有停下发展的步伐。
黄布村党总支部主动抓住机遇,借助耕地提质的契机,主动沟通上级财政、国土等部门,各方共商共议、支招推进,对红星村、布塘村853.22亩旱地进行连片整合,实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总投资约4619.39万元。
在推动耕地提质改造项目过程中,黄布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为引擎,党员主动作表率。党总支部通过组织下辖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召开动员会议,宣传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对于实现土地质量提升、资源整合盘活、村民增收致富方面的巨大优势,现场释疑解难,绘制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黄布村以村小组党支部为单位,党支部书记领头带队,做通全体党员思想工作,依托支部引领,书记、村长、党员带头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积极联系沟通,发动村民群众积极参与耕地提质改造项目。
红星村依托党群议事厅,结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由村小组支部提议,经由村小组党支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人员参加的党群联席会议商议,最后经村民大会达成一致决议,于3个月内完成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的宣传动员、达成承租协议等前期工作。
目前,黄布村耕地提质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原有旱地变成崭新的水田,通过连片承包、转租、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带动产业链发展,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规模种植业和生态农业园、生态养殖基地、旅游观光产业等,打造美丽乡村综合田园体。林雪霞说,改造后的土地出租价格可提高至850元每亩,村民租金收入预计翻两番,有效解决荒地问题。
整村创建美丽乡村
杂物房变小花园
致富增收的项目有了,村集体的收入增加了,村民的荷包也鼓了起来。逐渐富裕起来的黄布村,将发展的方向瞄准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红星村文化室右侧是一个小花园,紫色的蓝花草逐渐开放,村里的少年在小花园里追逐打闹,几个较大的孩子骑着单车穿梭在村里的道路上。正在文化室纳凉的冯顺生说,除了村民自己住的房子没有修建外,进村道路、篮球场、文化室、小花园等设施,都是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建设的。
2017年,红星村成功创建成为美丽乡村整洁村,完成进村道路硬底化、排水坑暗渠化和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冯顺生说,看到村庄的巨大变化后,大家更有创建热情,主动拆除杂物房,让地2000平方米用于公共建设。
2018年,在完成整洁村创建的基础上,红星村继续申报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进一步完善文化室、篮球场、环村路建设,在今年春节前全面完成创建工作。
红星村的蝶变只是黄布整村创建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黄布村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在全村18个村民小组深入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确保村前屋后的村容环境干净整洁,达到“净化、洁化、序化”的整治目标。
在此基础上,加大村庄环境的绿化美化,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指引,引导村民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通过红星、岗仔等村民小组的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促进黄布美丽乡村建设由环境治理向特色打造转型,整体提升了全村生态宜居水平。
目前,黄布实现18个村民小组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其中红星、岗仔、钱屋、公岭四个村民小组已创建为示范村。
引导资源下沉
党建联动实现“益”呼百应
村子富了,环境美了,黄布的村民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黄布村委会岗仔村小组以党支部的“一核引领”,实行“党建+”工作法,统筹联动辖区及周边各方资源,引导党员结合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农村、服务群众,尤其在公益活动中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形成了良好的乡风民风家风,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发展共赢。
今年清明节前,岗仔村举行了一场主题宣传活动,共青团清城区委、清城区石角镇委、石角镇政府、石角镇中心小学等参与其中。岗仔村村长林建锋说,岗仔村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市区、石角镇中心区域较近,能够有效利用相关政府部门、医院、学校等资源,为村民提供文化服务。而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村民则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既是参与者又是志愿者,更能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林雪霞说,岗仔村与辖区、周边单位、企业等资源链接、优势互补,提高共建意识、服务意识,把单位团体的资源下沉到农村,让村民受益,让资源从“单薄分散”到“共享共创”。
岗仔村党支部通过党员带头策划、参与公益活动,编织成一张“公益网”,打造以党组织为核心、参与主体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党建志愿服务共同体,做到一方有“难”,其他单位支部“益”起来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扩大公益服务的辐射面,做到“益”呼百应,让服务从“单一”到“多元化”。(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骆艳芳 黄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