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案件中公司未为员工购买社保的情形
法院判决公司因未购买社保是否要向员工支持经济补偿金的比例
通过案例检索,律师发现,未买社保的纠纷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尤其是劳动力比较密集的行业。其中,因公司原因未买的占绝大多数,其次是部分员工不想购买社保。因未买社保引发的劳动争议中,员工的胜诉比高达87%。
【案例】
2006年3月4日,刘某等人入职某公司,并要求公司只购买工伤险种,其它险种不买,同时作出了不买社保的书面承诺。公司担心如强制购买必将遭到员工的强烈抵触,不利于公司的正常生产,遂只为员工购买了工伤保险。
2017年3月10日,刘某以公司未买依法购买社保为由解除了劳动关系,并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风险分析】
对于守法为员工买社保的企业来说,遇到不愿意买社保的员工也是非常头疼的,但是出于降低用工成本或者录用短缺人才等考虑,公司往往最终会同意劳动者的要求,殊不知这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隐患。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三)项、第98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可以说,未买社保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获得经济补偿金的的制胜武器,不管员工是否签了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
除了支付经济补偿金风险外,用人单位还可能存在以下风险:
(1)如果双方未签订放弃购买社保的书面协议的话,公司需全额承担医疗、生育、工伤、失业等相关保险待遇。例如,2018年工亡标准已达到785020元,万一未买社保员工发生工亡,这对公司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如果双方有协议的话,根据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曾发布的一宗典型案例,公司只需要根据过错承担一半的责任。
(2)未来可能需要按高缴费标准补缴。
(3)有可能被税局稽查,将会面临巨额的滞纳金以及行政处罚。万一上了社保黑名单,对企业的社会形象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风险级别】★★★★★
【律师建议】
过往不买社保,用人单位可能还存在侥幸心理。但是2019年起社保将进入最严征管时代 。因此建议如下:
(1)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者入职后1个月内及时为员工参保;
(2)面试时可以询问应聘者是否有购买社会保险的意愿,尽量不要录取不买社保的应聘者;
(3)如果非招不可的员工不想买社保,必须和员工签署书面协议,以减少未来公司可能承担的医疗、生育、工伤、失业等保险待遇损失的风险;
(4)如员工事后反悔,则尽快为员工办理缴费手续;
(5)适当采取灵活用工方式,规避部分社保风险。
(6)员工若发现用人单位单方不给员工买社保,则可以向税局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投诉,亦可以依法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并且补缴劳动合同存续期间用人单位应负担的社保费用。
因篇幅所限及内容之概括性,本文并非个案法律意见,不适用于个案情况,不得为个案问题所引用。若读者就内容有任何建议或法律问题,请联系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张扬律师团队咨询。
【出品】南方网、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张扬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