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记者/杨智明)0《2019年度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优秀戒毒案例选集》正式出版;案例入选数广东排名全国第一,这绝非偶然。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戒治案例体现出广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创新戒治方法科学有效。
请看广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多措并举、科学戒治的优秀案例!
搭建读书桥梁
重建信心走向新生
在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曾某一度不听管教,是“刺头青”。而戒毒干警通过与他谈心,了解到他喜欢文学;于是,干警就顺势跟他聊起文学,平时一问三不答的曾某打开了紧闭的心门,聊了起来。
干警鼓励他分享阅读心得,曾某从心里头真正信任干警。
干警在每一次伴读过程中,都会跟曾某讨论故事人物,告诉他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意义。比如,读《野性的呼唤》时,告诉他要勇敢和坚强;读《活着》,告诉他要有坚定活下去的信念;读《老人与海》,告诉他人可以孤独、悲伤,但不能被打败。在伴读过程中,大到人生意义,小到为人处世细节,干警都一一和曾某分享。曾某端正了戒治态度,重燃起戒毒的信心;在场所里,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
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干警邹增和认为:“通过读书,搭建起交流的平台,可以更好地让曾某懂得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学问。”
“万用情绪卡”
打开心扉精准戒治
欧某是广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治的一名戒毒人员,情绪易暴躁、易冲动。为了能更好地对她进行精准戒治,戒毒干警选取了“万用情绪卡”对欧某进行心理测试,让欧某觉醒并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找准教育戒治的症结所在。
欧某看着干警手上的卡片,犹豫了几秒后,从中抽到了“抓狂”卡。干警观察到她看到卡片时的第一反应是脸色先暗了下来,表情显得尴尬,不自觉地用手心把卡片遮住,不想让干警看到。
两分钟后,干警让她翻看卡片背后的解说,她看完后,依然保持沉默。干警见状,鼓励她说出心里话。她思考了一会,点了点头,接着她敞开了心扉。她告诉干警,她有时确实就是一个抓狂的人,事后会很后悔,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她自述这可能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她倾诉道,小时候因为妈妈很早离世,所以经常受到同学欺负和嘲笑,有一天,承受不住,她脾气爆发了。
听完她的讲述后,干警指出欧某情绪暴躁的主要原因:第一个直接原因是负面情绪的直接宣泄;第二个深层次原因是内心缺少关爱,没有安全感导致的烦躁不安。干警鼓励每日至少写一篇心理日记,倾述她的内心。
在一个月后的回访中,欧某坦诚地说,当初很后悔撕掉了父亲的照片,现在已经把父亲照片的碎片粘贴好,也给父亲打了电话。父亲在她生日时会来探访她,她心里特别高兴。
最后,干警对其再次进行“万用情绪卡测试”时,欧某抽到的是“沉着卡”,她看到努力过后的收获与改变。
绘画艺术疗法
描绘人生治愈自己
戒毒人员温某静静地坐下来,提起画笔,不过半会儿,画面就跃然纸上;画面色彩斑斓明快,用红色的太阳代表爸爸,蓝色的月亮代表妈妈,绿、红、蓝、黄4种粗线条画成彩虹代表兄弟姐妹;他给这幅画取名为“一家六口”。他成为“灵魂画手”,通过画作治愈自己。
温某刚入所时,心情十分烦躁,干警了解情况后,运用“绘画艺术疗法”对其开展心理治疗。
温某第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室时,面色凝重,流露出沮丧的表情。干警积极倾听,运用共情的技术,与其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同时在第二次咨询时运用绘画艺术疗法,让他以“心中的自我”“以前的自己”“原生家庭”“理想中的亲密关系”和“房树人”五个主题进行绘画。
之后,干警每次咨询都给温某布置一次命题作画,通过一次次绘画的创造过程,温某内在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原本烦躁、低落的情绪得到进一步缓解。
广东省三水强制隔离戒毒所干警陈俊吉谈道,绘画艺术疗法,尤其适用于不善表达自我且文化程度较低的戒毒人员,能够快速地进入其内心世界,让压抑的情感得到充分地表达。
艺术团体心理辅导
助戒毒人员拨开人生迷雾
广东省肇庆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干警魏旻对表达性艺术团体心理辅导颇有实践经验。
表达性艺术团体心理辅导在重塑戒毒人员积极人格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借助音乐、绘画、舞蹈、戏剧、角色扮演等方式,让戒毒人员把内心的真实状况表达出来,舒缓、化解不良情绪,逐渐改善人际关系,以新的、更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和解决戒毒经历中遇到的问题。
在导入阶段,需要通过热身活动来带动戒毒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进入状态。接着,通过组织画画、合唱、表演心理剧等艺术活动,让戒毒人员在体验和分享中获得感悟,促进自我成长。结束阶段,干警通过设计“我的人生我做主”主题辅导活动,帮助戒毒人员更好地认知自己,减少迷茫与困惑,重建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线上线下“家属学校”
让亲情走进高墙
“我在线上等你!”广东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打造的线上“家属学校”特别温暖。据了解,线上“家属学校”活动自2018年以来陆续开展,深受戒毒人员家属的热情参与,家属们纷纷加入QQ群和微信群,第一时间跟管教干警、心理专家、志愿者交流帮戒方法与心得。目前,线上“家属学校”活动基本每月举办一次,由于不少问题得到解决,线上“家属学校”成为戒毒人员家属们心中的依靠。
据统计,该所戒毒人员大约有五分之二为外省籍或家庭住址离所较远,一年探访不到一次的戒毒人员占了一半以上。而线上“家属学校”为亲情帮戒提供便利。无论是举办网络讲座、发布戒毒人员戒治表现信息、科普毒品危害、宣传成功戒毒案例,还是在节假日里安排亲情互动,这些活动都非常走心。
线上“家属学校”活动温情开展的同时,每个季度的线下活动也取得很好的帮戒效果。场所每年组织戒毒人员家属进所参观,了解戒治活动及生活设施情况,让家属们对场所有更直观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场所教育戒治工作的了解。同时,通过亲情会餐以及戒毒人员家属填写《帮戒协议》、《跟踪回访协议》和戒治寄语,进一步助力修复亲情关系。
“家属学校”的打造,架起戒毒人员与家庭的情感“桥梁”,将家属作为助力戒毒人员成功戒断的重要一环,“所—家”联动形成戒毒工作合力。
戒毒干警卢建亮思考道,搭建一个平台,强化所内帮戒工作;线上线下活动增强了场所温暖度。戒毒场所家属学校工作要当做一项长期的、固定的工作来做,并且要不断扩大专业性队伍,创新活动形式,建立长期的戒毒宣传帮扶合作关系,形成一定社会效应的家庭帮扶品牌,使亲情帮戒长效化和常态化。
抓好回归教育
打消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种种顾虑
戒毒人员成功解戒,需要面临回归社会的系列问题。在戒毒人员离所前,做好回归教育,显得非常必要。
广州市岑村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回归教育授课上,灵活多样,主要是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所内教育与社会帮教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学习讨论相结合。
同时,将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纳入到回归教育教学计划中,发挥专业长处,提供心理干预,消除或者缓解戒毒人员的烦恼和焦虑情绪,比如,开设“如何应对回归后的一系列问题”专题讲座,加强回归前心理调试,使戒毒人员打消思想顾虑,为其顺利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在回归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不定时开展创业就业教育工作,发布企业用工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等活动,另一方面主动对接社会团体、大专院校,继续深化“场所开放日”活动,邀请志愿者进所开展各类帮教活动,帮助戒毒人员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广州市岑村强制隔离戒毒所干警陈建新认为,戒毒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确立以回归社会为导向的教育戒治基本价值取向,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戒毒工作中,才能帮助戒毒人员最终戒除毒瘾。
戒毒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戒毒干警在教育戒治戒毒人员过程中,既是教师、也是医生。科学戒治、综合施策,能够让戒毒人员重新认识自己,学会拒绝毒品,勇敢面对人生。